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知青生活纪实二三事

0 / 2679

5

主题

6

帖子

2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6 06:35: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知青生活纪实二三事
             一,启程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五日。在广州中山三路的广东省体育场里。市政府(当时是叫市革委会)召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欢送会。欢送老三届的同学们到农村插队。当时。老三届一共是六届同学一起毕业。除了很少部分的同学留城当辅导员外。百分之九十几的同学都要上山下乡。具体到我们华师附中就是,百分之六十的同学到海南岛农场。而另外的百分之三十几就到东莞的麻涌,沙田和长安三个公社插队。我是属于去东莞长安插队的。
欢送会在领导做了简单的欢送讲话后就结束了。在威武雄壮的声乐中。几十辆大货车载着我们一班同学就出发了。
当时。我们的心情是又兴奋又好奇。因为从这一天起,我们就正式走上社会了,我们就要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了。那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适应吗?在思绪中我们也带着一丝可惜和惆帐。因为当初我们考上了附中,以为就是一只脚踏进了大学,就等着到最高学府里去深造。但是一场文革把我们的大学梦打碎了。今后我们今后还可以进大学读书吗?
下乡了。我们带的行李很简单。我记得我就三件行李。一是一个背包。里面是一张薄被和一张草席。二是一个帆布旅行袋,里面装着我的全部衣服(其实就几件衣服和几条破旧的裤子)和几本书(我记得有一本是“共产党宣言”)。三是一个水桶,里面装着我的全部的吃饭和洗漱用品。(其实就只有一个饭兜和一个口缸)。
汽车从中山三路出发,沿着广深公路进发。当时的广深公路只不过是一条两车道的沥青路。有的路段还是砂石路。从广州到东莞长安不过一百公里。但是要过三个渡口,即新塘,中堂和万江渡口。由于路窄车多,渡口排队排了好长时间。我们从广州走了整整九个小时,即从上午八点多走到下午六点多才到达长安公社。我们到达公社时,各个大队已经派人带着晚饭在公社等着我们,在吃完晚饭后到达咸西大队时已经是晚上亮灯时分了。
我们附中分到咸西的一共15人。他们是:东坊的祁茶,邬鉴民,江南。南坊的陈永红,容小梨,李一新,李实夫。西坊的是端木立,端木达,郭左明,张松龄。北坊的是刘志深,何振锷,张慧玲,杨克菲。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五日。让我们记住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我们从学生变成了劳动者。这一天,我们开始了我们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               
           二,干农活
因为当时我们去插队是响应了毛主席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的。所以。在思想上,我们是抱着要老老实实地向贫下中农学习的态度,决心在艰苦的劳动中磨炼自己。所以在后来的劳动中,我们都是积极的,卖力的。从而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我们也在艰苦的劳动中逐步掌握了各种农活的要求,达到了生产队里强劳动力的水平。
(1)割禾
割禾是农活中最基本的工作。因为我们到咸西时,秋收工作还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到生产队劳动的第一天,做第一项工作也就是割禾。当时,我们生产队出工割禾是分小组进行的。即一个小组810个人,其中6,7个人是割禾,2,3个人是打禾。因为我们是初来报到,自然是从最基本的割禾做起。乡亲们开始对我们都挺关照的,既教我们应该怎么去割,还叫我们不用着急,慢慢学。而我们三个人(即祁茶,江南和我)因为在附中时就已经参加过“学农”。对割禾有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很快就上手了。随着我们的割禾动作越来越熟练,割禾的速度越来越快。劳动不久就可以赶上生产队里的乡亲们的水平了。到后来,甚至我们三个人割禾,可以供4,5个人打禾了。
(2)打禾
打禾是和割禾连在一起的两道工序。我们在“学农”时,我记得还是用禾桶来打禾的。到了咸西,就已经是用打禾机了。所谓打禾机就是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桶上装上一个滚筒,再用拉杆连上踏板,人们在用力踩踏板使滚筒转起来,把禾把放在滚筒上,就可以把稻谷打下来了。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还算是一项新的工作。它要求手脚要协调,即脚要不断地踩踏板,手要不断地转动禾把。才能把稻谷打下来。我们学着乡亲们的动作,努力去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我们就可以熟练地进行打禾了。加上我们体力好,所以,5,6个乡亲割禾,我们三个知青打禾都可以应付得了。
(3)“骑谷”
把打下来的稻谷运回晒场。在咸西大队的做法是,女生用挑担,男生则是用“骑谷”的方法。即把打下的稻谷装到麻袋里,大约是一百一十斤左右一袋。然后让人帮忙把整麻袋稻谷“骑”到两个肩膀上,之后走过田基,把稻谷“骑”到路边的手推车上。在手推车装满后(一般是装三到五袋,)就运回生产队的“地堂”去晒。这是生产队里年轻的强劳动力干的活。我们通过锻炼,也逐步掌握了要领,可以单独操作了。到后来,我甚至可以单独将一麻袋的稻谷自己“上膊”了。现在回想有点后怕了。因为这样做是很容易扭到腰的。
(4)犁田
秋收完毕后,稻田是要“晒冬”的。所谓“晒冬”就是将稻田犁开,把底层的泥土翻上来让太阳给它消毒。这样可以起到杀虫和增加土地肥力的作用。秋末初冬就是要干“晒冬”的工作。这一项也是生产队里强劳力要干的活。乡亲们也很信任我们,在我们到的第一个冬天就让我们去学习犁田了。犁田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就不容易掌握。首先,就是要“打头沙”。“打头沙”就是在一块田上先犁出第一条犁路。因为每一块田的形状都不同,“打头沙”打得不好,犁田犁到最后就不能把整块田全部都犁到。所以“打头沙”一定要让有经验老农来开好“头沙”(即第一条犁路)。其次,扶犁一定要掌握好深浅,犁头太深,牛就走不动了。犁头太浅,就翻不到泥土。我们是从学习扶犁开始的。即在套好牛以后,让牛在前面走,我们就一手拿鞭子,一手扶犁。顺着老农已经开好的路线去把泥土翻上来。一开始,我们并不能掌握好深浅。不是深了,牛不走了。就是浅了,翻不了泥土。在经过老农的指点,和自己慢慢体会后,我们才慢慢地掌握了犁头的深浅。走起来也就顺利多了。在第一个冬天的犁田后,我们就可以单独扶犁了。我准备在第二年去学习“打头沙”,但是,后来情况变了,结果最后还是没有学到“打头沙”。
(5)耙田
   耙田是技术要求最高的农活了。耙田是在开耕后,由生产队里的强劳动力要干的活。稻田经过一个冬天的翻晒。泥土变硬了。所以要先放水浸田。在浸泡了一段时间后,要开耕了,就要进行耙田工作了。耙田也是分两段做。先是用犁耙把泥土耙松,耙平。最后,就是由最有经验的老农在犁耙上插上一根约两米多长的圆木,把整块田刮平。要做到把整块田刮得都一样平,这就需要技术了。如果一块田是高低不平的,禾苗的生长就会受影响。因为低洼的禾苗喝到水了,甚至淹过头了,而高的部分却还没有水到,喝不到水。那么这块田的耙田是不及格了。耙田,我只学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我也没有继续去学了。所以至今还掌握不了这个活的要领。
     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到一九七一年五月,我在生产队是干了两年多的农活,可以说大部分的农活我都干过了。除了上面说的五项外。还有插秧,砍蔗,收花生,打泥砖,交公粮,......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说了。所以这两年多对我是锻炼颇大,收获良多的。
               三,“倒松”
到生产队不久,我就接受了一项艰巨任务—“倒松”。所谓“倒松”就是去砍树。69年上半年,生产队要建房子,就要派人去砍树。当时生产队向公社申请了120颗树的指标,
然后生产队派了十个强劳动力去完成这项工作,我和祁茶,江南都参加了这项任务。我们十个人去到虎门的怀德林场住下来,每天就上山“倒松”。说这项工作很艰苦是因为,一要爬山,每天早上吃过早餐就出发上山,当上到山时,已经气喘如牛,浑身湿透了。接着就要锯树,两个人一组就用大锯去锯松树。一颗碗口粗的松树(约二,三十公分粗)快的要半个多小时,慢的要一个小时才能把树锯断。锯断以后就要把树枝砍掉。砍成三,四米长的树干。为了提高效率,中午饭是由煮饭人挑上山吃的。吃完饭就接着干,当砍下20颗树后,就要把当天的树运到山下。运树的方法有三条。一是先是把树拉到可以让树干滚下去的地方。滚到滚不动为止。二是拖,即用麻绳绑住树干,把树干拖到集合点。三是抬。遇到滚不动和拖不了的地段,这时就要两个人抬一颗树干(约一百多到二百斤重)。走上几百至上千米的距离的山路,抬到树木的集合点,才算完成一天的任务。就这样干了一个星期,才把120颗树的任务完成了。工作是艰苦的。但是心情很愉快,因为我及格地通过了考验。
             四,开荒
    69年的十二月,在干完秋收后。生产队接纳了江南的建议,让我们队的十四名青年组成青年突击队到我们队的“松柏廊”开荒。“松柏廊”是位于莲花山下的一个小山谷里,这里杂草丛生,锈水横流。我们在莲花水库旁边的几间闲屋住下来。每天早上早饭后就开工。先是用锄头除去杂草,并把杂草堆起来进行焚烧,然后把这些草灰做肥料撒到田里。其次我们用锄头把泥土翻上来,根据地形用石块和泥土垒出一块块梯田出来。由于“松柏廊”的荒芜的时间很长了,所以这里的杂草和灌木很高。在除草的时候,不时会让灌木树枝划到手脚。其次在除草的时候,经常锄到蛇穴,主要是“过山风”和银环蛇。有大的如两个手指粗,小的也有小指粗。经常是听到女生在大喊大叫“有蛇呀”。幸亏那些蛇都已经冬眠了,都不怎么走动,被锄出来后就任我们把它锄死了。然后把它们放到杂草堆里用火烧了。连同草灰一起撒到田里做肥料了。我们在“松柏廊”开荒开了二十多天,一共开了三十多亩荒地。为生产队增加了土地。我们也在这次的开荒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五,断粮
我们所在的长安公社是东莞县的产粮区。所以我们分配的口粮标准也是挺高的。即男知青按一级劳动力的口粮分配,每月可以分到七十二斤稻谷,按七成出米,每月可以吃到五十斤米。女知青按二级劳动力的口粮分配是六十四斤稻谷,每月可以吃到四十五斤米。生产队在我们到了以后就把六八年十一月到六九年五月的口粮发给我们了。我们三个人(即祁茶,江南和我)的口粮装了满满一大禾桶。我们看到有这么多的口粮,比我们当学生时的口粮(三十斤)是多了一倍多。所以就认为吃不完了。于是我们就放开肚皮吃饭。我们生产队在农忙时是开饭堂的。即饭堂把饭运到田间去吃。吃饭是自己报吃多少两饭,当时因为劳动强度大,肚里的油水也不多,所以我们报的饭量是每顿一斤米,而饭堂是称饭的,即一斤米是二斤二两饭。一天吃两顿就是两斤米了,有时是一天吃三顿,就吃了三斤米了。到了农闲。我们自己做饭吃。由于认为口粮足够,所以就没有计划去煮饭,还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结果到了六九年三月底,一看,所剩的稻谷不多了,根本就吃不到五月新粮出来。我们只好改为吃青菜粥了。吃了几顿青菜粥后。陈永红,容小梨她们发现了我们快要断粮了。马上就支援了一担稻谷给我们。才使我们度过了断粮期。
            六,做水利工程
   东莞的东江引水工程,19701月开始修建,从桥头镇建塘水闸至长安镇磨碟口水闸,全长102公里,沿河经14个镇区,出动民工最多时达30万人,场面浩大、影响广泛,是东莞水利建设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我也有幸地参加了这项工程。七零年一月,我跟随着大队伍进驻了虎门公社的金洲大队。工程主要就是挖河。即把深挖出来的泥土搬上堤坝。我们搬泥的方式一是用肩膀把装满泥土的簸箕挑上堤坝。另一种方法就是用板把泥枕推上堤坝。这种方法效率较高,但是需要的体力也要多。特别是撬泥枕的和携(搬)泥枕的一般都是生产队里的强劳动力干的。因为每个泥枕长宽高是20*20*60公分,重4050斤。一分钟搬一个泥枕,要连续搬一百个才能换人,因为只有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枕,后面的人才有得往上推。所以这是一项很费力的劳动。而我在工程里的主要的工作就是撬泥枕和搬泥枕。因为我已经是队里的强劳动力了。我们在金洲干了一个多月,直到快过年了才完成我们的任务。通过这次大规模的强劳动,我又一次地得到锻炼。
           七,使用
我们知青到了农村,本来是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所以我们一直是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地向贫下中农学习。但是咸西大队的领导和乡亲们对我们知青却很信任,很注意发挥知青的作用。比较突出的是,我们咸西小学比较缺老师。大队领导就在我们知青到咸西不久就先后抽调我们华附的同学多人到咸西小学去任教。以致后来的咸西小学的老师是知青居多了。还有的知青则被调去大队农科站搞科研。
我到生产队不久后就担任了队里的学习毛著的辅导员,天天带着社员早请示,晚汇报。给大家读报,读最高指示。后来生产队还叫我担任生产队的保管员。
到了一九七一年,即我们下乡两年多的时候。东莞县举办写作员培训班。每个公社去一个人参加学习。我就被抽去培训了。培训的形式是,分成几个小组到各个公社搞调研,主要就是调研各公社开展“农业学大寨”的情况。我当时和沙田一位女知青跟着县宣传办(即宣传部)的莫主任去道滘片,包括了道滘,麻涌,中堂,望牛墩,万江五个公社。我们每到一个公社就先听领导介绍情况,然后就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有时还要到个别农户家里了解情况。在跑了五个公社一遍后就回到县里写报告,前前后后去了约一个月。当报告写好后,我也准备回长安时,莫主任就对我说,要我留在县宣传办帮忙工作。原来,这次培训班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考察人员,选调人员到宣传办工作。但是当时我一点准备留在县里工作的思想都没有,所以就婉拒了莫主任的好意。回到了咸西大队继续当我的知青了。
到了七一年五月。长安公社革委会就调我到公社革委会的办事组工作了。公社革委会的办事组一共就三个人。组长是谭柱然,还有就是陈泽堂和戴炽堂。后来又加入了李柏年。我主要是协助他们做知青的工作的。但是当时公社的工作都是以中心工作为主的。所以我到公社后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做中心工作。例如检查工作进度呀,下各大队调研工作啦。还有就是防台风啦。记得1971817日,18号台风在珠江口登陆,风力1112级,伴有暴雨和暴潮。我们公社干部全部分头下到自己联系的大队去检查防台工作。我是随领导到了防台的最前线—新民大队。我们边检查防台措施,边动员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台风登陆时,我还在堤围上,当时堤围上是风雨交加,海水已经湧过堤围,海面上是波涛汹涌。忽然一个巨浪打过来,我被大浪冲到堤围下几十米远的水中,一直冲到被建筑物挡住为止。幸亏浪是由外向堤内打的。否则就被浪打到海里了。我躲过了一劫。
在公社工作期间,因为我是单身一个。所以星期天别人都回家了。我则还是在公社里。这时其他部门的同志就会让我跟他们去学习了。记得有一次。公安员伦福年同志看我在公社就叫上我说和他一起出现场。去到一条村时,才知道有 一个老太婆上吊死了。老太婆已经被人解下来了。伦福年在现场就教我怎么看尸体。对上吊的尸体很重要是看尸斑,看索沟,看索沟的位置 ,看索沟的颜色,还要看舌头伸出的长度,要看尸体有没有挣扎的现象......等等。然后综合看到的情况,去分析判断,尸体是否是真的自己上吊的。还是死后挂上去的?这是我第一次出现场,第一次去看尸体。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给我日后参加公安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八,入党
在公社干了一段时间。我看到公社干部里,党员是占多数的。所以在一九七一年底,我也就向公社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说起申请入党,我是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过程的。
在少年时期,就朦朦胧胧感觉到。我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是党的人,我们应该就是党的孩子了。
在二十二中读初中时,在团组织的教育下。我认识到,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组织。是共产党的预备队,我们以后也要加入共产党。
到了华师附中读高中时。华师附中开展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当时,在发展学生党员杨小村,李束陆的通表会时。为了扩大教育面,邀请了一些学生代表参加。我也糊里糊涂参加了。后来还参加了上党课。这样就开始在理论上接触入党问题了。知道了,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
我把我申请入党的事向我父亲报告了。他就给我写信并鼓励我积极学习党章,提高对共产党的认识。并以亲身的经历教育我。他说。他参加共产党是为了抗日。后来是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被驱逐回国后。当时的广东还没有解放,他就毫不犹豫地找到共产党,在党的指引下去了粤赣湘边纵的解放区—揭阳的河婆。后来,广东解放了,他又马上到广州准备报考共产党的干部学校—南方大学。结果被当时的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召去了。开始为新中国服务。他也认定了,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
父亲的教导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共产党的决心。经过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我也清楚的认识到。共产党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谋幸福的。我们入党就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一九七二年五月,经公社党委批准,我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据说,我是长安公社的知青中第一个入党的。
             九,回城
   我入党后,我更加努力工作了。而且也认为,我在长安公社入了党。我会在长安公社长期工作下去了。谁知,在七二年的十月,公社党委书记陈树华找我谈话说。公社里属于国家编制是很少的,你恐怕是轮不上了。现在黄埔港务局来招工,它是大型的国家企业。你就去那里吧。我说我听从党委的安排。就这样,七二年十一月,我就被招工到了黄埔港。
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到一九七二年十一月。我到长安公社插队当知青刚刚好是四周年。这四年来我在公社党委,同志们以及乡亲们的关怀和帮助下,经受了各种工作的锻炼。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世界观,人生观确立了明显的目标。度过了我走向社会后的第一个阶段。正是这四年,使我认识到农村,认识到农民,认识到农业。我和长安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东莞看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咸西乡亲就是我的乡亲。回想这一段经历,我很幸运地遇到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乡亲。很幸运地遇到了这么多,这么好的同志。使我能很快地成长起来。为后来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真的很感谢长安人民!感谢长安的党委!
                                                                                                                                                                  邬鉴民      二零一九年八月七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