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通约永存 返回首页

江南仁的个人空间 http://ys.sseuu.com/?6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9部讲述人工智能自我意识觉醒的电影,它们比真正的人类更有人性

已有 538 次阅读2021-11-25 04:42 |个人分类:AI自我意识

BY Cheryl Eddy

  谁能忘记1997年8月29日发生的事情呢?那一天“天网”开始拥有了自我意识,发射了一大堆核弹。所以那天又被称为“审判日”。8月29日是《终结者》迷们的节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为那些讲述机器人叛逆的电影庆祝。大家一起来热烈欢迎我们的新机器人霸主吧!

 

  1.《终极者》

  前两部电影都是杰作;《终结者3》、《终结者4》、(尤其是)《终结者5》口碑就不是很好了(然而,即将上映的第六部我们还是期待已久。)不过,尽管这些电影口碑参差不齐,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点,包括“天网”的出现。天网是Cyberdyne系统开发的人工智能防御系统,它拥有自我意识,想要毁灭人类。就好像发动一场核浩劫还不够糟糕一样,天网还设法发明了时光旅行,并制造出半机器人杀手来执行杀人工作——因为一个没有实体的人工智能无法真正进入过去——在洛杉矶四处猎杀人类。

 

  2. 《2001太空漫游》

  哈尔9000,永不眨眼的红色“眼睛”在今天仍然和50年前一样具有威胁性——考虑到现在的技术比1968年更加成熟,这就更可怕了。“哈尔”在很多方面与天网不同;它被安装在一艘飞往木星的飞船“发现一号”上,掌控整个飞船的它能造成的破坏也仅限于这艘飞船。但是,它非常冷酷,拥有计算机专属的愤怒——让一名宇航员盘旋在深空的黑暗中,并竭力使另一名宇航员滞留在那该死的太空舱门外——引发了一场太空旅程的灾难,最后是一个悲伤的结局,哈尔和飞船上的所有人同归于尽了。哈尔教给我们的两个重要教训:永远不要认为你的人工智能不会出错,也永远不要认为你的人工智能不会读唇语。

 

  3. 《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

  在经历了《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那令人心力交瘁的结局后,你没懂2015年《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的一些情节细节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你至少还记得托尼·斯塔克和布鲁斯·班纳决定把洛基的权杖(又名心灵之石)和托尼的奥创全球防御计划融合在一起的那一幕。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超级大反派,奥创。他很快就为自己拼凑了一个能不断升级的身体,建立了自己的军队,用詹姆斯·斯巴德那种厌世的腔调说话——地球上没有人类会更好。很明显,随后发生了大规模暴动,虽然奥创(他的作战计划相当愚蠢)最终被打败了,但托尼·斯塔克这款名为“rogue AI”的游戏,给团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不过至少他们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独家编译:楚楚、吴玲玉)

https://www.cdstm.cn/theme/khsj/khzx/khcb/201810/t20181031_890225.html

  4. 《黑客帝国》

  在这部电影中,有意识的机器接管了人类,但却描绘了一个与《终结者》截然不同的未来。在《黑客帝国》三部曲中,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存在于现实中,但实际上,他们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完美的虚拟环境。正如基努•里维斯扮演的黑客所发现的那样,人类从出生到死亡,一直生活在令人毛骨悚然的“矩阵”里,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正在被用作能源(作为惩罚,因为这些机器很久以前想要使用太阳能却不被人类允许……哎呀!)他们的大脑一直认为自己正在过着正常的生活。当然,这不像拔掉电源那样简单——还有一些程序被称为“代理”,潜伏在周围以保护系统不受讨厌的人类反叛者攻击。幸运的是,在《黑客帝国》中觉醒的人类拥有超能力,而且拥有无限的武器和时尚的服装,所以游戏并不是完全不公平的。不幸的是,第一部电影留下的问题还没有回答,两个劣质的续集就接踵而至。

 

  5. 《我,机器人》

  这部威尔·史密斯在2004年执导的电影可能受到《黑客帝国》的启发,比1950年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小说更加生动,不过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对影片情节至关重要。这部电影设想了在一个未来,在那里人类仍然掌控着一切,但是有很多机器人运作在各种地方。机械种群是遵守阿西莫夫的规则的,最重要的是不伤害人类或让人类受到伤害。一个名为VIKI(虚拟交互运动智能的简称)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它负责运行生产所有机器人的设施,认为如果任由人类自主行动,会导致人类死亡灭绝,于是决定改变三大定律,只要机器人认为自己是为了保护“人性”,那伤害人类也可以。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计划最终能让机器人成为世界的主宰。幸运的是,史密斯饰演的警探在艾伦·图迪克的帮助下,在《我,机器人》版本的“审判日”到来之前,就已经解决了一切。

 

  6. 《战争游戏》

  这部马修•布罗德里克早期的电影既讲述了冷战时期的核紧张局势,也讲述了人们对电脑有朝一日会有自己想法的不安。《战争游戏》于1983年上映,比《终结者》早一年,当时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领导们认为人类有太多的情感,在核打击成为必要时无法采取适当的行动,于是他们将这项微妙的工作委托给了超级计算机WOPR,即“War Operation Plan Response”。布罗德里克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少年电脑高手,他用自己的能力做一些事情,比如破解他高中学校的系统,提高他的GPA。偶然的机会,他成功地连接了WOPR,并(无意地)参与了他误认为是模拟的系统,但计算机认为这是要升级成真正的核战争。最后是电脑(整个电影里,只有电脑在不断的变聪明,人类的智力却一直停滞不前)终于明白,核战争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游戏,才终于避免了核战争的爆发。《战争游戏》里的技术过时得可笑,但它所描绘的机器仅仅通过执行程序就可能导致末日的场景仍然可怕。(独家编译:楚楚、吴玲玉)

7. 《魔种》

  机器人引发的核战争是可怕的,但在这部1977年的惊悚恐怖电影中,人工智能的入侵范围到达了一个更微观的层次。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女人(朱莉·克里斯蒂)被和她分居的丈夫所设计人工智能系统ProteusIV囚禁、侵犯,并怀上了它的孩子的故事。Proteus能比人类的大脑更会思考——想要一个真正的男孩,但它需要一个人类女人做容器。

 

  8. 《星际迷航:无限太空》

  罗伯特·怀斯(他有许多作品,包括《地球静止的那一天》)于1979年执导了第一部《星际迷航》电影。在这个故事中,詹姆斯·T.柯克被提升为海军上将,尽管他把自己的军衔打回了船长,这样他就可以回到企业号进行一项任务——调查正在接近地球的一种奇怪的能量云,并帮助测试企业号的新系统(功能不完全的系统)。斯波克加入了他的队伍,他们发现致命的云层掩盖了一艘外星飞船。在这艘飞船里有“V 'ger”号,实际上是NASA遗失已久的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在经历漫长的旅行之后,发现了一个拥有智能机器的星球,现在它竟然“活着”回地球来了。从技术上讲,这个越来越疯狂的人工智能(即“V 'ger”号探测器)是在外星种族的帮助下创造出来的,但它的最终目标却是从一开始就被印刻在程序中的——回到地球,把它的发现传递给它的“创造者”,即使它必须“摧毁第三颗行星上的所有碳单元”才能回来。

 

  9. 《巨人:福宾计划》

  是的,核武器又来了。这部1970年的电影,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重拍的目标,也许是人们第一次意识到,让“一台有自己想法的超级计算机”来管理美国最致命的武器是让观众反复做噩梦的好方法。美国上线了一个被隐晦地称为“巨人”的人工智能之后,苏联也公布了他们同样的防御计划,上线了一个被称为“Guardian”的人工智能系统。但是,两个系统并没有陷入僵局,很快开始用一种连中央情报局都搞不清楚的先进语言进行对话。你可以看到事情的走向:顾及人类的福祉,这两个系统在排除掉人类带来的干扰后,将智慧汇聚在一起,将世界置于核战争的刀尖上,用机器人的方式要求所有人对其效忠。因为要是最终结果是全球和平,无论如何都是必要的。(独家编译:楚楚、吴玲玉)

 

    9部讲述人工智能自我意识觉醒的电影,它们比真正的人类更有人性(1)

    9部讲述人工智能自我意识觉醒的电影,它们比真正的人类更有人性(2)

    9部讲述人工智能自我意识觉醒的电影,它们比真正的人类更有人性(2)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返回顶部